找到相关内容614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念三千之探释

    丝毫不逊色,然其中心思想可为一念三千论!  由天台思想的发展上,所谓一念三千,是承自慧思(五一五—五七七)大师的一心三,及北齐慧文禅师的三智一心,而此立论点则由《大智度论》第二十七卷中的“三智实在...理论门;为实践,如《摩诃止观》以文字般若导正暗证者,乃属实践观心门;两者的配合,如车之两轴,鸟之二翼,缺一不可,因而成为天台学的特色!而探究其实相的中心思想,则所谓“一念三千”之世界观,亦是古来被誉为...

    常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268601.html
  • 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土教研究

    是华严、天台那样理智的宗教、烦琐哲学的宗教,但那是渐渐简单化了、实践化了,从理而向于事。传教的天台,至源信已经大大地易行化、实践化了。一心三成体验的,以天真独朗之一语来表示,这个方向成为法然、亲鸾的...五四时期他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,积极投身于革命救国的斗争,提出种种社会改革的主张,但是这时“中国的思想界,可以说不得是世界虚无主义的集中地……佛教的空和老子学说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968802.html
  • 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

    摩诃止观》作为智顗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,乃“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”(《摩诃止观》卷一上,《大正藏》卷46,第1页中),是专门论述天台圆顿止观的。这种圆顿止观的核心即是“一心三”,也就是于一心中同时...整套佛学理论体系和止观修行方法。在其“诸法实相”论、“三谛圆融”说、“性具善恶”思想及“自己心”的所谓“妄心观”中,都鲜明地体现出对世间诸法和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。天台佛学的这一思想特点,在光大“人间...

    张风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169062.html
  •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

    有‘主、归、遮、照’。即真即俗即中‘三谛’天然性德。于修德,名为即空即假即中‘三’。——一心三于一境三谛。若以空为主,则一空一切空。假、中、皆归于空。空名照。‘假、中、’名遮。而空即是假、...门的。决不肯取这第六‘遍计执’妄心为人手要径。大师说:如果以‘真心’为境,用第六识作,无异如藕丝悬山,徒增分别,绝念无由。正如山外‘真心’(此是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土之境界。)山外盲作在‘惑(五住)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669585.html
  • 摩诃止观义例科

    20】十九。问。有人问云。此土真诠禀承有绪。虽教科开广而本味仍存。寻求宗源自可会本。何须复立一心三。四运推检溷我清流。  【科21】答。浚流本清。挠之未浊。  【科22】真源体净。混也讵妨。设使印度一...中道先破见思。圆别不成都无所据。  【科17】问。一心三与三一心。二文何别。  【科18】答。一心三即是假。三一心即是空。非三非一即是中。为破步马神通故云空假。若论顿顿一中具三。喻曰。本论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269649.html
  •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

    实相中道的具体内容即是空、假、中三谛圆融的真理之境,一心三之于一念心而能圆观三谛的实践进路,由修空、假、中三而破除见思、尘沙、无明三惑,证得三智(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),从而成就佛果之三种德行,...,我们的思维若无全新灵活的、不拘一格的、富于创造性的、纵横驰骋的视点是无法达到的。   我们从智顗著作尤其是《法华玄义》文本中总结出如下的例子。   第一,智顗的空、假、中三理论是“即”这一概念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169907.html
  • 禅与东西文化──思维角度的检视

    ,不是禅宗的产物;早于禅宗,中国佛教的天台宗已先言之。天台宗提出「圆融三谛」、「一心三」,说存在是「即空即假即中,虽三而一,虽一而三,不相妨碍」(《摩诃止观》卷一)。观法时(禅定),即可以因之而作「...sunyata" ,依《中论》解释,就是「缘生之法」。《中论》〈四谛品〉云:  众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(yah pratitya-samutpadah sunyatam tam pra-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570585.html
  • 认知与价值

    宗强调“一念三千”,认为“三界无别法,唯是一心作”(《摩诃止观》),肯定世间万法皆是动心起念而生的幻相,从而主张藉由“一心三”的“观假”、“空”而至“中”,以了悟“三谛圆融”,而得破执去染,复归“...“夫物芸芸,各归其根”。循是而,可知《老子》并不排斥理性思辨对此终极实体作有限认知的可能,否则连人对此终极实体所作的描述定义也将无法建立。然而,人对此终极实体所作的任何描述仍不足以代表绝对真理,而...

    袁信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370684.html
  • 佛教密宗华藏上师吴公润江弘法记

    ,自性平等而住  不生不灭,谓之究竟涅盘。教人一心三,以金刚经为例而  作说明﹕  1. 一心净信----始觉。  2. 不应住六尘----六欲生心----假观----外觉。  3. 不应住非六尘-...以立大圆满之深基。  而所传大悲观世音相应法及弥陀……诸法皆隐有大圆满。  如前者云﹕「无修无证无证者,无取无舍任运住……即是本  来大觉王。」是也。盖上师之教以大圆满为极归故也。是生  起、圆满、...

    徐芹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370805.html
  • 宋代的译经润文官与佛教

    寺主知礼 (  九六0──一0二八) 建念佛施戒会,著书立说,明一心三,显四  净土之旨。为净化其徒之信仰,知礼并作戒誓辞、立五德,且欲结十  僧修法华忏,梵身以供佛,捐躯以警懈怠。【注一0五】当时...职务,理想上应由对  佛教教义有认识,在佛学上有基本修养之儒臣担任。若仅由文采佳而  不知佛教者负责,则译成之佛典,必有窒碍难解或违悖原义之处。译  经之价值也会大打折扣。宋代译经不少,其译场设置之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4870930.html